天安門廣場
編輯
參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和天安門廣場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按下電鈕,第一面國旗在天安門廣場緩緩升起。
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五星紅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天安門廣場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參 7]。這面五星紅旗長460厘米,寬338厘米[參 48],是用五幅紅緞子拼接壓制而成,黃星採用黃色綢緞。1951年7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將這面國旗撥交原中國革命博物館,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參 49]。開國大典上的旗杆高22米[參 50],原本要求旗杆與天安門城樓等高(35米),但當時條件有限,未能達到要求[參 51]。天安門廣場的旗杆在1991年4月16日更換過一次,新旗杆高30米[參 52][參 53]。原來的旗杆於1991年改造後立在原中國革命博物館,2007年拆裝後於館內庫區收藏。2011年6月21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重新對公眾展出[參 54][參 51]。
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經歷了幾個階段。建國初期,升旗儀式由北京市糾察總隊負責,而升旗任務由北京市供電局實施[參 55][參 56]。1977年5月,北京市衛戍部隊接替了升國旗任務,由3人負責升國旗,時稱「國旗護衛班」。1982年12月28日原武警北京總隊第六支隊十一中隊五班進駐天安門,負責天安門廣場升降旗儀式。1991年2月23日,天安門廣場擴建國旗基座,武警北京總隊六支隊十七中隊(即天安門中隊)開始擔任升降旗任務。1991年5月1日《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儀式》正式實施。1992年12月,在原來國旗班的基礎上,擴建成立國旗護衛隊,即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北京市總隊第二師十四支隊二大隊六中隊[參 57]。2018年1月1日起,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和軍樂團取代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旗護衛隊,開始擔負國旗護衛任務。2018年1月1日7時36分,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首次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執行[參 58]。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旗護衛隊不再負責升降旗任務,番號同時撤銷[參 59]。
在武警國旗護衛隊時期,按照2001年3月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頒布的《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儀式組織管理辦法》規定,天安門廣場應當每天升掛國旗。分為節日升旗儀式和平日升旗儀式。每年元旦、春節、五一、十一和每月1日實施節日升旗儀式。節日升旗儀式由武警國旗護衛隊38人、軍樂團62人實施,行進時吹奏《歌唱祖國》,升旗時吹奏《義勇軍進行曲》。平日升旗儀式由國旗護衛隊38人實施,升旗時播放《義勇軍進行曲》錄音。在武警國旗護衛隊執行時期升國旗時,《義勇軍進行曲》共演奏3遍,時長2分7秒,與太陽經過地平線的時長對應。降旗由國旗護衛隊單獨實施,沒有音樂[參 60]。
自2018年1月1日解放軍接替武警國旗護衛隊執行國旗護衛任務起,天安門廣場國旗升旗儀式有了一定的變化。根據安排,每月1日天安門廣場升國旗按126人編隊方案實施,其中護旗隊員96人、禮兵30人,分別着14式陸海空軍禮服。護旗隊由前至後依次為國旗組3人、陸海空軍分隊長3人、陸海空軍隊員90人。隊員90人編為6路15列行進隊形,分準備、迎旗、護旗、升旗和返回5個步驟,全程10分鐘。重大節日升國旗儀式,一般參照每月1日升國旗方案執行,特殊情況根據任務需要增加編隊人數、鳴放禮炮。每日升旗時一樣演奏《義勇軍進行曲》(與此前安排一致),但升旗程序有一定變化,先由護旗隊行進至國旗杆基座位置,到國旗升至旗杆頂端的時長仍保持2分7秒。國歌完整演奏一遍(此舉更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國歌必須完整演奏一遍的要求),升旗時長為46秒,升旗前由3名分隊長下達「向國旗——敬禮」的命令。升旗結束後,護旗隊將會返回,返回時演奏《歌唱祖國》。護旗隊出場時不演奏音樂,以彰顯儀式的肅穆莊嚴。每月1日、重大節日升國旗同時增加號手和禮兵的迎旗環節,期間由軍樂團8名禮號手在天安門城樓演奏《升旗號角》。平日升國旗由66人編成,國旗組6人,分隊長6人,隊員60人編為4路15列,分護旗、升旗和返回3個步驟,全程8分鐘。降國旗則全年按66人編隊方案實施,列隊形式和行進動作與平日升旗儀式相同,不安排伴奏[參 61][參 62]。每日升降旗時間以北京天文台提供的北京每日日出、日落時間為準[參 60]。
其它場合
編輯
中蘇友誼萬歲獎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對國旗的升掛場所或機構作出了詳細的規定。其中,北京天安門廣場、新華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外交部,出入境機構、港口、火車站和其他邊境口岸、邊防海防哨所屬於每日應升掛的場所或機構。[參 63]國務院各部門、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各級委員會則屬於在工作日升掛的場所或機構。全日制學校除寒暑假和星期日外,都應升掛國旗。[參 64]此外,《國旗法》的第七、八條亦對其他情況下國旗的升掛作出了規定。[參 65]第七條規定,國慶節、國際勞動節、元旦和春節,各級國家機關和各人民團體應當升掛國旗。第八條規定:舉行重大慶祝、紀念活動,大型文化、體育活動,大型展覽會,可以升掛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根據《國旗法》制定了《船舶升掛國旗管理辦法》,規定:中國籍船舶中50總噸及以上的船舶,航行在中國領水以外水域和香港、澳門地區的船舶,以及公務船舶都應當每日懸掛中國國旗;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水、港口、錨地的外國籍船舶,也應當每日懸掛中國國旗。該辦法還規定了不同長度的船隻應當懸掛的國旗尺寸。[參 66]
中國的航空公司中只有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可以在飛行器上噴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參 67]此外,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士兵國防服役章和警官禮服臂章都有中國國旗的圖案。[參 68]1951年發行的中蘇友誼萬歲獎章也含有中國國旗和蘇聯國旗圖案。[參 69]
飄揚在上海外灘建築群樓頂的國旗(2008年3月2日)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身穿中國56個民族服裝的兒童共同托舉國旗步入會場(2008年8月8日)
飄揚在中國駐盧森堡大使館的國旗(2010年8月19日)
中國代表揮舞着國旗參加世界體育節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三藩市的一名舉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男子跟着火炬手奔跑
中國國際航空飛機機身上的國旗
2019年5月1日,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前的升旗儀式
黑龍江省黑河市江畔的巨型五星紅旗,旗杆高56.74米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懸掛的中國國旗
台灣
編輯
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在台灣舉辦的2017年台北世大運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中華民國國旗作爲國旗開始在台灣使用至今。在當今的台灣,因爲兩岸政治原因,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自己使用外,使用五星紅旗的往往是爲了一定政治或者商業因素。經歷保釣運動的外省人或本省人第二代子弟,或是近年大量移民台灣的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陸配,依親等),如陳映真跟王津平與王曉波等人參與的中國統一聯盟很早就公開打出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的口號,在海外或者台灣本土打出了五星紅旗的旗號。[參 70][參 71]在十一國慶或者台灣光復節的時候,曾有人開着掛着五星紅旗的車在街上遊行,著名例子有台北的戴忠[參 72]和台南台灣共產黨主席,前民進黨黨員王老養。[參 73]另外,在台灣名勝日月潭,曾發生一遊覽船業者為了吸引中國大陸籍遊客,在船尾懸掛五星紅旗[參 74]。而有台灣旅館為了對大陸遊客表現友好,也開始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參 75]而國立成功大學也多次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中華民國國旗並列懸掛,以迎接中國大陸訪客[參 76]。中華民國共產黨以五星紅旗為黨旗。[參 77]台灣的極左派團體中華愛國同心會也經常在台北101等公眾場合展示五星旗[參 78]。2017年10月1日,中華統一促進黨成員在張安樂帶頭下身穿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並標示為「我的國旗」的外衣,在台北街頭遊行示眾。[參 79]
其它華人地區
編輯
隨着改革開放,很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移民海外,改變了當地華人的結構;很多華人團體開始慶祝十一國慶,並在海外的中國城和華人眾多的地方升起五星紅旗。[參 80]
太空和月球
編輯
1994年,美國華裔太空人焦立中執行STS-65任務時將中國國旗帶入太空[參 81]。神舟五號任務中,中國人首次將五星紅旗帶入太空[參 82];嫦娥三號首次將五星紅旗帶至月球,國旗展示系統是中國探月工程的項目之一[參 83][參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