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彩色电影诞生以来,电影人就通过操纵色彩来讲述他们的故事。
无论是《荒野猎人》中荒凉的冷色调、《爱乐之城》中的活力,还是《辛德勒的名单》中强有力的运用,色彩对我们的心灵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23部经典电影中的调色板,看看这些广受好评的互补色究竟是如何运用的!
23部电影中的互补色
▲《穿越大吉岭》(2009)
▲《丹麦女孩》(2015)
▲《2001太空漫游》(1968)
▲《失控的布朗森》(2008)
▲《007:大破天幕杀机》(2012)
▲《迷魂记》(1958)
▲《午夜逃亡》(2016)
▲《坠入》(2006)
▲《月光男孩》(2016)
▲《亡命驾驶》(2011)
▲《爱乐之城》(2016)
▲《爱乐之城》(2016)
▲《迷失1971》(2014)
▲《回归》(2006)
▲《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
▲《落水狗》(1992)
▲《极盗车神》(2017)
▲《猩红山峰》(2015)
▲《猩红山峰》(2015)
▲《阳光小美女》(2006)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
▲《月光男孩》(2016)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2015)
皮克斯摄影总监Danielle Feinberg形容自己「痴迷于色彩」:“我一直在想这件事,灯光和色彩是情感的支柱。”
下面是电影制作过程中常用的5种色彩理论,不要小看这些色彩搭配,它常常能帮助导演和摄影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01
互补色
在色彩理论的所有技术中,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是互补色。
科幻电影中通常会使用尖锐的蓝色调,浪漫电影通常会使用温暖的红色调,戏剧通常会红色和蓝色搭配使用。而大部分电影,包含戏剧通常会使用蓝色和橙色搭配,主要是这两种颜色有着强烈的对比效果。
作为一个有用的讲故事的工具,互补色被科学地证明在一起看起来视觉效果很好。光谱两端的颜色同时刺激眼睛的不同部位,这种平衡给人一种特别愉悦的美感。
▲《辛德勒的名单》
所以当我们在电影中注意到一个人,人的肤色会让其在画面中很突出,并且令人的行为表演更引人注目,这些颜色的组合也被称为互补色,因为它们在色环中处于相对的位置。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中使用颜色对比令人物在镜头中显得更加清晰,天空的蓝色与皮肤的橙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令影片中紧张的情节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尽管蓝色和橙色是电影中最常用的互补色,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的主题还有很多不同的色彩组合。
《天使爱美丽》中红色和蓝色的组合,画面色彩组合很符合离奇的浪漫喜剧电影的风格。
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使用了紫色和黄色的组合,创造出了另类的喜剧电影效果。
02
类似色
电影制作人可以广泛地考虑多种色彩组合来营造出电影中合适的视觉效果。
在采用色觉理论时还有许多非色彩的组合,相近色组合指的是色环中相邻的色彩组合,这种色彩组合通常用于轻松、和谐的场景,因为这些颜色在大自然中比较常见。
《盗梦空间》中的色彩组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03
三色系
三色组合使用的颜色是在色环中距离相等的三种颜色,用来制造一个忙乱的场景。通常用于卡通片或动漫,因为这是会令人感到兴奋和引人注目的色彩组合。
色彩饱和度高时对比最明显,比如电影《决战终点线》。
04
分散的互补色系
分散的互补色系类似于互补色组合,前者只是采用了色环中几乎对立的两种颜色而已,这样能够产生颜色对比但不会那么的强烈。
这样的色彩组合可以在《变形金刚》中看到。
05
四色系
色环中对立的四色系组合,电影中通常不采用这种技术,因为很难运用,它大多被用于色彩丰富、轻松的镜头。
比如《华尔街之狼》。
眼睛为灵魂之窗,意在表达眼睛被赋予了另一种视觉享受。
色彩的组合上千万种,颜色的加总不只是呈现肉眼下的形态,还可以透过这些配色方式了解电影所呈现的气氛,以及角色们的内心世界。
{{praiseCount}}
分享
修改
删除